2005年5月,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轻揭盖头,一个集生态、农耕文化于一身的城市次生湿地,以天然去雕饰的浣纱女子之姿,首次走进了人们的惊叹里;
2007年10月,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有限开园,在续写了一期“绿色”主题的同时,又以精致的河渚街、竹篁深秀的高庄,以及国内首创的水下生态长廊等,让人们再次为她的人文与科普魅力所迷惑;
2008年10月,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完工,占地11平方公里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整体推出,与西湖一起,在杭州这个生活品质之城里成功演绎起了“双西共舞”的佳话。
每一次的推出,都意味着新一轮的惊喜。今秋,杭州即将第四次推出“新西溪”,为这方世间桃源再添城市繁华。
届时,西溪湿地的东南角,中国湿地博物馆、精品商业街、旅游集散中心、酒店集群等一大批涵盖在26.26公顷“西溪天堂”框架下的新建筑和经营内容,以及“群星闪耀”的西溪创意园,都将陆续开放,不仅续写了湿地保护与利用“西溪模式”,更将打造出世界上首个以湿地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综合体。
如今,在西溪,尽享生态自然与城市繁华,已不是梦。
中国湿地博物馆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
“西溪天堂”,一个充满想像力与梦幻色彩的名字。很多人说,那是因为,那里即将建成一座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乐章的国家级湿地博物馆。
时间倒推回几年。那时候,西溪充满桃源野趣的美景已然为世人所熟识。然而,作为一个世界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,它还有着许多内在的价值是我们所未曾认识和了解的。为了更好地诠释西溪的多元化价值,探讨和展示其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,杭州要建设一个“定位于国际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——西溪湿地博物馆”的理念,日益清晰。
2006年底,西溪湿地向全球公开招标博物馆建筑方案。征集令一出,立刻吸引了瑞士的马里奥·博塔、日本的矶崎新、西班牙的哈韦尔·皮奥兹等一大批国际殿堂级建筑大师的强烈兴趣。他们竞相亲赴西溪实地踏勘,并倾注毕生心血,出手绘制方案图稿。日本籍国际建筑大师矶崎新坦言:“文化、艺术底蕴浓厚的杭州,一直是日本人梦想中的地方,而西溪又是杭州一处汇聚了水和生物灵性的地方,为这样的地方设计一处博物馆,我非常有兴趣。”
仅仅半年时间,四套出自国际建筑大师之手的方案浮出水面,接受22位国内顶尖专家反复评审。然而,这还不是最终的定案。“中国湿地博物馆,不仅是‘国字号’工程,他更是一座真正‘让市民亲近的博物馆’。”秉承着这样的理念,方案向全杭州人民公示,广泛搜集专家与百姓的意见,几度修改完善。
2007年5月,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,得到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。几乎与此同时,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建设方案也脱颖而出。该方案设计将博物馆的主体埋入有机形的人工山丘中,山丘内部呈空洞型,通过壳体结构形成大空间,而冲高的观光标志塔形象,则与山丘表面的洞穴刚好相反——造型独特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似向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,三十多米的高度上能够轻易俯瞰西溪湿地的全景,隐喻着在过去和现在的大自然上蹦出活力无比的新芽。
同样的“精益求精”,也体现在了博物馆的内部展示设计及工程的建设过程中。记者日前从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方获悉:历时近两年时间建设的博物馆工程,目前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建筑面积约2.02万平方米,将由入口体验区、序厅、湿地与人类厅、中国湿地厅、西溪湿地厅、探索中心与多功能区、4D影院等部分组成。博物馆现已征集到动物类标本395种、植物类标本350种。建成后,还将对西溪湿地实行时时监控,更致力于收集展示全世界湿地信息,努力打造成为市民、国民,乃至全世界人民共享的顶级湿地科普殿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