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新闻 |
 |
|
杭州旅游走在转折点上 |
http://www.intohangzhou.com 作者:- 来自:每日商报 发布日期:2006-4-17 |
今年来,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周志平的压力特别大,原来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正在下降,如果不正确转型升级,这个旅游名城的牌子挂得可就有点尴尬了,可谓是“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”。
观点一:特色旅游蓄势待发
杭州的旅游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显现,不久的将来,单纯观光游的大半市场将被休闲旅游所取代。
杭州旅游应该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,那个时候,人们对于旅游的态度是“饥渴型”,不要说到省外,杭州人去淳安旅游一趟都觉得希奇,这主要是因为受消费能力和交通的限制。旅游产品在上世纪,主要还是在观光景点上下工夫。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产品,投入时间长、资金量大、回报却很慢,如今这种旅游形式的竞争力明显下降。比如说溶洞游,看过一个瑶琳仙境,再看别的也一样。
而那些不为人关注的古街小巷、农居、公司、学校等如今正在成为热点。现在搞旅游产品也不在于花大把钱去搞旅游景区,消耗大回报少;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,把它转化为旅游资源,如杭州的古街小巷、娃哈哈生产线、大学、特色商店等有特色就有生命力,不仅旅游建设上花的钱少,还能带动产业发展。
观点二:参与型产品越来越受宠
以前出来旅游就跟现在出国旅游一样,出国一星期,走遍8大国家,走马观花,讲究的是炫耀。而如今,讲究的不是走过多少地方,而是一种体验,一种印象,这就需要主动去融入这样的一个环境,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大。
曾经陪一个外国客人游杭州,结果几天下来,他对著名的西湖没什么印象,却对采茶记忆犹新,现在他还一直留着自己炒的茶叶。茶叶到处都能买到,但如果能体验一回采茶、炒茶,即使做得不好,也会留下深刻印象。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产品。
杭州不少旅游基地也看到了这个,在景点举行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活动,这也是被迫之举,因为没新产品吸引,生命力就会下降。
观点三:“三位一体”产品前景广阔
“吃、住、行”是旅游,“游、购、娱”是休闲,现在所谓的旅游已经不单单是观光,而是旅游加休闲,观光、会展、度假三位一体的产品市场将越来越广阔。
在国内,杭州和上海的知名度不相上下,但在国际上,杭州可能就只被认为是上海边上的一个小城。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杭州的会展、度假业相对薄弱。东方休闲之都要有产品来支持,杭州强项是观光,而观光却不是吸引国际的亮点。我们要依靠自身的优势,发展“大旅游产业”,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观光游览、会展商务、休闲度假“三位一体”、城市和乡村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,休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大经济市场前景无限。
|
|
|
|
|
|